行业动态

行业知识

当前位置:
首页
- 行业动态
- 行业知识

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

更新时间:2019-01-21 14:00:13点击次数:1244次

    一、奶牛繁殖周期
    牛奶产量和繁殖周期密切相关。必须在分娩后 80~90 天内再次怀孕才能保持 365 天的产犊间隔。图中泌乳曲线形状可因管理系统的不同而变化。空怀期间的圆圈代表 21 天的发情周期。

    二、产前管理
    1.围产期
      即产前产后 2~3 周。这一期间经历了产前、分娩、产后三个阶段,奶牛生殖激素会发生显著变化。产前孕激素水平较高,雌激素水平较低;分娩时孕激素水平降低,雌激素和前列腺素急剧增加;分娩后催乳素、催产素、生长激素在泌乳节律的刺激下持续升高。
    2.产前 15 天的饲养管理
      首先应向产后饲养阶段过渡,即奶牛的日粮要向泌乳期间的日粮接近;其次,饲养战略是为了向产后泌乳期间饲养进行过渡;再次,产前干物质采食量要和产后成正比;同时,产前管理的好,可以减少胎衣不下、真胃变位、酮病以及其他产后疾病的发生。
    3.产前蛋白与能量
      蛋白质应提高到 14%~15%左右,能量一般控制在 1.55~1.60Mcal/公斤,精料控制在 5 公斤左右。粗蛋白比例控制在 8%的情况下,胎衣不下率有 50%,如果将粗蛋白比例提高至 15%,那么胎衣不下率就能控制在15%以下。
    4.饲草长度
      控制粗饲料的长度。在干奶期间,饲草长度一般在 5cm 左右;进入到围产前期,就要适当的把草切短;TMR 日粮草的长度控制在 3cm(75%),这样 TMR 日粮就可以逐步向泌乳阶段过渡;TMR 搅得太碎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疾病;产前饲喂长纤维饲料可以提高泌乳高峰。
    5.控制阳离子盐饲喂
      围产前期减少或控制阳离子盐饲喂量,如食盐、苏打和苜蓿草等,可以降低乳热症的发病率,保证乳房的健康。采用的方式是产前低钙,产后高钙,预防乳房过于水肿。
    6.预混料的饲喂
      产前大量的钙已被动员到初乳中,产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,增加了从肾脏中重吸收的钙,并从骨骼中动员大量的钙进入初乳。由于激素间的调控非常复杂,这一时期容易发生紊乱,引起胎衣不下、子宫炎、低血钙和酮病等疾病。其中,干物质采食量下降,会增加奶牛产后患子宫炎的几率,平均采食时间缩短 10 分钟,患病几率增加 1.9 倍;产前干物质采食量降低 1 千克,患病几率增加 3 倍。
      预混料可以补充硒和维生素 E 及微量元素,对上述疾病的发病率能起到非常好的控制作用,减少产乳热的发病率。其中,产前奶牛维生素 E 的需求量是泌乳牛的 7.13 倍,每日必须保证 1.7克的摄入量;产前一般 3~5 天口服丙二醇,每天一次,每次 250~300 毫升,可以有效降低产后酮病的发生率;同时,还要补充一些其它的微量元素来减少产后瘫痪的发病率。
     7.其他
      产前一周进行乳头药浴,每天一次。有 10%的奶牛产前乳头封闭不紧,易漏奶和感染乳房炎。对于漏奶奶牛采用封闭乳头孔的方法,避免细菌侵入乳房,从而保证初乳的优质性。
      干奶时乳区需灌注长效的干奶药,预防和治疗干奶期乳房炎。为了提高干奶期保护效果,一些干奶药有效作用时间长达 42 天,这一期间内注意抗奶。
      产前两个月将奶牛转入围产牛舍,需注意牛舍内饲养密度不能超过 80%,避免拥挤、骚动、滑倒和劈叉造成早产等严重后果。此外,在产前两周还应做到每天观察牛只采食和饮水情况,发现剩料量多和呈病态的牛只,及时进行诊治。
   三、分娩管理
    1.产房管理
      产房是围产期奶牛的 “第一战场”,它的安全、卫生关系着奶牛能否健康分娩。夏季产房应当适当垫细沙土,冬季垫褥草,这样能够保证产房的舒适性,同时避免粪便的污染。在奶牛分娩前后,要特别注意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,胎衣要特别处理,用消毒水浸泡深埋,每天消毒一次。
    2.奶牛分娩前的征兆
     乳房肿大、充满乳汁;乳头肿胀,部分个体有漏奶的情况;外阴部松弛、阴门开张,流出溶解的子宫栓;骨盆松软、开张,尾根与荐韧带间明显凹陷;食欲减少或废绝;精神不安、站立不定;频繁排尿、排粪;回首望腹和起卧不安等。
    3.助产
      首先谨记,奶牛分娩的原则是自然分娩,有 80%左右的奶牛可以自然分娩,实现顺产。一般情况下,难产的比例在 10%左右。羊水破裂 2 小时仍未娩出、牛蹄露出 20 分钟后没有进展、犊牛舌头发紫,这是难产的迹象,对有此迹象的奶牛,需要及时采取人工助产。
    4.科学助产
      标准助产流程:
     (1)消毒:对器械、水桶、助产绳、手严格消毒;
     (2)清洗奶牛后躯,并进行消毒;
     (3)最好把牛放倒;
     (4)顺着奶牛怒责和阵缩的趋势、节奏助产;
     (5)进行产道损伤检查:如有产道损伤,使用含消毒液的流水冲洗 10 分钟,必要时进行缝合。
     合理的助产拉力是 70~95 千克,相当于两个人所提供的拉力;助产必须随着奶牛怒责和阵缩的节奏进行,当怒责和阵缩停止时,助产也应当停止;当犊牛最后一根肋骨娩出后,应停止助产,让母牛自己娩出犊牛。
     助产器利用机械绞合的原理,可以提供 680~910 千克的拉力。当拉力超过 270 千克时,有可能导致犊牛腿骨骨折,因此,在助产器的选择方面应当十分谨慎。在使用助产器时,最好用双重绳索将牛放倒,然后再使用,以减少奶牛站立时因摆动导致的损伤。
     助产必须使用润滑剂 (国外有专用的助产用润滑剂商品,可用石蜡油或凡士林代替),越多越好;润滑剂可大大降低犊牛身体与产道之间的摩擦力,减少拉倒拉伤或撕裂的几率。
     与此同时,养殖户应当注意,助产会对母牛产生一系列影响。其中,助产会增加 1.7 倍子宫炎的发病率;影响母牛的生产性能,产后 90 天内平均每天的产奶量降低 2 千克;影响母牛繁殖性能,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延迟 8 天,配种次数增加 0.7 次;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,并且对犊牛一生的生产性能都造成影响;助产所生的犊牛成年后其第一泌乳期的产奶量比非助产的牛低 710 千克。
    5.做好分娩记录,预防难产
     首选应当记录母牛号、分娩日期、犊牛性别和犊牛号、父号;其次记录是否有早产情况,并且持续观察犊牛健康状况;再次记录胎衣排出时间及是否胎衣不下等;最后根据产犊难易度,对分娩记录进行打分:顺产 (没有助产)为 1 分,助产 2 分,使用助产器 3 分,剖腹产或死产 4分。
     在做好分娩记录后,应当对记录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,预防母牛之后分娩再次出现难产等状况。影响奶牛难产的因素主要是胎儿体形大小和母牛骨盆大小,避免难产的关键,在于避免胎儿出生重量过大。一般来讲,犊牛的平均初生重约是母牛体重的 6.5%,而胎儿体重的 2/3 都在妊娠后 1/3 时期生长发育,因此,适当控制母牛妊娠后期的膘情和饲养,有利于控制胎儿初生重,从而避免难产的发生。
   四、产后管理
     由于奶牛在分娩过程中丢失大量的体液和电解质,消耗大量的能量,因此在产后亟需补充营养。产后营养的补充方法主要以服用汤药为主,补充酵母、钙、电解质、多种维生素、丙二醇或甘油等营养液,促进奶牛产后快速恢复。
    1.产后低血钙
     钙是肌肉收缩的重要因子,它影响了奶牛乳头括约肌闭合的速度。低血钙会使奶牛挤奶后乳头闭合推迟,从而易发乳房炎。据统计,母牛首次分娩,产后低血钙的发病率为 5%,而第 2~5胎临床型低血钙的发病率分别为41%、49%、51%和 54%,时间将持续 2~3 天。
     特别需要提醒广大养殖户的是,围产前期饲喂阴离子盐,调节阴阳离子平衡,并不能提高产后血浆中离子钙和总钙水平,也不能降低产后低血钙的发生。有必要产后进行科学补钙,从而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,保证奶质优良,牛犊健康。
    2.补钙
      奶牛产后补钙预防两种后遗症:
      (1)产后瘫痪病牛在补钙之后,会表现出肌肉震颤、打嗝、鼻镜出现水珠、排粪等现象。
      (2)需要注意:灌服器长度和直径合适,做好消毒工作;确保插入瘤胃内,仔细观察奶牛的反应;通过听诊、吹气、放在水面下观察气泡等方式确保插入到正确的位置;灌服时不宜过快,仔细搅拌,使药液或粉末溶于温水中;灌服后缓慢拉出灌服器,防止流入气管中液体。
    3.防治胎衣不下
      胎衣不下可能与配种过早、后备牛培育不好、种公牛冻精选择、围产前期饲养、产房舒适度和分娩期管理相关。影响胎衣不下的因素有因群体比例过高,日粮中维生素 A、D、E 含量过低;生殖激素的使用不合理;低血钙等。
     对胎衣不下最有效的疗法是预防,通过综合预防措施,可降低 2/3 以上的发病率。同时,应当保持产房舒适的环境,避免应激。
     在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之后,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,以助胎衣排出。其中,可采取给予外源性前列腺素的方法促进胎衣排出;催产素能促进胎衣排出,并降低子宫炎发病几率;配合体温检测,当体温大于39.5℃时,必须配合抗生素共同治疗。
    4.正确的挤奶程序
     如上图所示,正确的挤奶程序应为:
      (1)挤下最初几把奶,以检查其是否异常;
      (2)用消毒液清洗乳头 30 秒钟;
      (3)清洗后立即擦干乳头;
      (4)每一头牛使用一块毛巾;
      (5)乳房清洗后60 秒之内套上奶杯;
      (6)挤奶时适当调整奶杯位置以防止吸入空气;
      (7)先关掉真空,然后再移开挤奶器;
      (8)奶杯移开以后立即进行乳头药浴。 
    5.犊牛管理
     在母牛分娩之后,对犊牛进行科学、合理的饲喂,有助于犊牛的健康发育,从而获得更加优质的肉、奶。
     在犊牛的饲喂中,初乳是第一关,一定要保证初乳的质量。初乳应尽快饲喂,饲喂越早,免疫蛋白吸收效果越好,被动免疫效果越好。1 小时内饲喂吸收率可达 100%,必要时要对犊牛进行灌服。初乳的饲喂量以犊牛出生重量的 10%为宜,而非遵循某一固定数值。
     在犊牛出生 2~3 天后,就要对犊牛进行采血,以测定其血清中的抗体水平。具体如下:当血清中抗体达到 5.5~7 克/100 毫升时,说明犊牛目前已生病或其他原因;当血清中抗体达到 5.0~5.4 克/100 毫升时,则说明犊牛十分健康,该数值是犊牛的理想值;当血清中抗体小于 5.0 克/100毫升时,则犊牛被动免疫失败,必要时应当采取一系列主动免疫措施,如施加抗生素、迁移牛舍、及时就医等。





*版权免责声明:本网站发布文章及图片源自网络新闻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权益,请联络我们删除。
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